台語台出來káng—台東場(公共問責)
發布時間: 2023-11-16

台語台出來káng—台東場活動紀錄(華文)
時間:2023年 8 月 26 日 (六) 15:00-16:30
地點:食冊café書店(台東縣台東市洛陽街265號)
說者:呂東熹/台語台 台長
張瑞夫/《無事坐巴士》主持人
王逸嘉/《行仔內ê話》主持人
主持人:莊靜茹/行銷企劃
公視台語台第一趟花東之旅
我們邀請了王牌節目《無事坐巴士》
帥氣的主持人張瑞夫
全新未曝光新節目《行仔內ê話》
漂亮可愛的主持人王逸嘉
還有台語台大家長--呂東熹台長
一起分享台語台這些年的成長,
以及大家最愛聽的主持人秘辛。
Ⓞ以下是活動紀錄全文
(影片放送)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歡迎大家在禮拜六下午來參加「台語出來káng」,這是台語台第一次來台東,希望能夠透過這次活動讓大家更認識台語台。考慮到不是每個人都認識台語台,所以這次除了邀請台語台的台長,還邀請兩位節目主持人來到現場,跟大家一起聊天。
先來介紹今天的講者,第一位是我們呂東熹台長,第二位是我們《無事坐巴士》的主持人—張瑞夫,第三位是我們新節目《行仔內ê話》的主持人--王逸嘉,還有我們非常重要的盧彥芬董事,最後是台語台行銷企劃部的劉桂蘭經理。
因為有些人對台語台不是這麼了解,想先問大家知道台語台是第幾台嗎?沒錯!就是第14台!我們除了有台語節目、台語新聞,我們還有台語戲劇。如果家中沒電視也沒關係,因為在YouTube也能看到我們所有的節目。
對台語台不夠認識也沒關係,因為我們請到台長來介紹,台語台四年來的點點滴滴。
台語台台長—呂東熹:
大家好我是台語台台長,我們台語台2019年正式開播,七月一日試播,七月六日就正式開始播出,不過我們從2018年就開始籌備了。2007年時公視原本計畫在在高雄成立南部台,不過後來不了了之(只設立了公視南部新聞中心)。直到2016年後社會團體才又開始推動台語台的成立,2018年政府就開始編列預算,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們台語台就成立了。
我們台語台有五節新聞,早上九點、中午跟公視聯播、下午三點、晚上七點、晚上十一點的國際新聞。除此之外,我們還有綜藝節目,最熱門的是禮拜一到禮拜三,晚上八點的《全家有智慧》,第二名是禮拜四、禮拜五的《HiHi導覽先生》。其他自製節目當中收視率最好的就是《無事坐巴士》,公視也會播出《無事坐巴士》,在公視依舊有前三名的成績。我們還有一些文化型的自製節目,如:《大港ê台灣》、南部中心的《文化相放伴》以及兒童節目《光榮島轉來》、《收成ê彼一工》、《非常了不起》。
此外,我們去年十月就已經在在南部中心開始錄影、播出,南部現在有兩個新聞節目,一個是《新聞看南方》,另一個是《文化相放伴》。籌備中的文學節目是《文學跳曼波》,這還沒播出;另外還有一個婦女節目--《上媠ê花蕊》。最後,還有一個籌備中的是《行仔內ê話》。
《行仔內ê話》是短片,台語台剛播出時有一個節目是《逐工一句》,也是差不多3-5分鐘,那個節目後來因為主持人--涂又仁太忙,所以就停播了。另外,我們台語台第一次對外徵選《收成ê彼一工》主持人,有選上的都是大學生,其中一個就是逸嘉。其實台語台目前我最愛看的就是《收成ê彼一工》,雖然它是兒童節目,不過就算是大人看也會覺得很有趣!不過現在每一台的兒童節目收視率都不好,因為現在的兒童已經不看電視了,但這不代表你不會看電視節目,因為現在都用手機看。
今天的重點是《無事坐巴士》,《無事坐巴士》是我們創台以來第一個自製的節目,透過巴士走入台灣鄉下有趣、好玩的地方,它不走大眾、主流的路線。而且第一年就入圍金鐘獎。雖然第二年也有入圍,但剛好強碰公視其他的節目。
今年六月三日台語台南部中心成立,未來新的重點會放在我們的戲劇,因為一部戲劇其實是非常花錢,我們公視拍一齣《斯卡羅》就花了兩億,《茶金》則是一億六千萬,我們台語台第一年的預算才三億,到今年也才五億,所以要拍戲劇對我們來說,其實非常不簡單,也非常花錢。所以我們以前主要是拍單元劇比較多,不過現在已經開始在籌備連續劇,因為連續劇比較能吸引觀眾,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打破現在八點檔的局勢。
我同學現在是八點檔的編劇,他們都是邊寫邊拍,而且也都沒先練習過;不過我們台語台全部都是劇本寫完以後才會開始拍,所以我們的品質非常好,現在已經籌備了好幾支連續劇。我們去年就已經有一齣新劇已經殺青,叫做《鹽水大飯店》,明年二月會正式播出,正在剪片,年底會開始宣傳。《鹽水大飯店》說的是以前的立法委員--戴振耀的故事,他是第一個在立法院全程用台語質詢行政院長的人,雖然他是政治人物,不過我們著重在他的日常生活,拍的就是他年輕時的故事,強調他的生活以及和朋友的感情。
特別說一下我們為什麼來東部?因為西部其實都辦超過五場以上了,連澎湖都已經去過了,就是東部沒來過,所以我們昨晚去花蓮,今天就來到台東。最重要的是台東有我們的董事,她是做兒童社團的,所以她有編很多的繪本,現在編最多繪本的人就是我們盧董事,她除了是兒童代表以外,她還是東部的代表,所以才會特別邀請盧董事來到現場。
我就先說到這,結束後如果有要指教的可以來問。剩下的時間就交給逸嘉跟瑞夫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感謝台長。剛才台長還有說到一個節目--《無事坐巴士》,這是一個坐巴士環台灣的節目。沒看過的人,現在就一起跟著瑞夫的腳步,看他要帶我們去哪裡。
(影片放送)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我們剛才跟著瑞夫一起去到高雄。其實《無事坐巴士》是瑞夫主持的第一個電視節目,想要問瑞夫你第一次主持前,有沒有事先做什麼準備?
《無事坐巴士》主持人—張瑞夫:
我跟你們說,剛才看的那集就是我人生第一次的主持,我現在一看就知道我哪裡表現的不好。
我之前其實是《無事坐巴士》的受訪者,曾被其他的主持人訪問過,結果後來就變成了主持人。我一開始以為主持人要做許多功課,但我因為做太多準備反而感到欲哭無淚,因為我對一切都少了好奇心,所以錄影時反而變得毫無反應,一開始我還以為這樣是對的。因為我自己也有在做Podcast,常會訪問來賓(導演、歌手⋯⋯),每次訪問前都會先查看許多的資料。
結果我因為準備太多,到現場都會心想:「這個我知道、那個我也知道⋯⋯」,反而害整個攝影組超時,當時真的感到很抱歉。這是我第一次的經驗,也是我目前唯一的電視主持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所以你是功課做太多,結果做過頭。
《無事坐巴士》主持人—張瑞夫:
對,我現在就不會這樣了。雖然我現在依然會做功課,但我只會知道這次錄影要去哪裡、行程是什麼、要準備什麼樣的衣服。這樣去到現場以後,我就和觀眾一樣都是第一次去到現場,也能讓大家看到我最自然的反應。
另外要補充一件事,這次除了是我第一次主持之外,還是我第一次坐小黃巴士(貼心巴士)。我不知道台東有沒有,有許多鄉下地方,因為沒有公車,所以縣政府會特別安排路線,而且能夠預約。小黃巴士(貼心巴士)的司機人都很好,按理來說公車到站就要停,不過他們會考慮到老人家行動不便,所以直接送到他們家去,坐車時就會聽到很多充滿人情味的事,例如:老人家送菜、零食給司機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剛才瑞夫還有說到之前受訪的經驗,後來變主持人。想要問瑞夫你一開始受訪,對《無事坐巴士》的想法是什麼?
《無事坐巴士》主持人—張瑞夫:
其實導演、攝影都會先來過,不過主持人不會一起,他們來都是先跟我們說能說什麼、要去哪裡,好讓我們先有心理準備。換成做主持之後,我原本以為主持人搭巴士的環節都是假的,應該都會事先說好,結果都是真的坐公車。
昨晚有人看《後班車J個力》嗎?
節目中我被人安排要從台南坐公車到屏東,我從中午坐到晚上才到。因為我們要讓大家知道這條路線坐公車會碰到什麼,像剛才買冰的,還有另外一個要去上班的妹妹,全都是坐車時碰到的。所以有時候看我們的作品,會發現我們會跟車上的人閒聊,那都不是說好的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你跟他們一起去收割鳳梨,之後還去吃傳統的冰店,最後還有跟長輩們聊天,你對這個地方有沒有產生特別的感情呢?
《無事坐巴士》主持人—張瑞夫:
老實說才一天應該是無法產生什麼感情,影片雖然才十幾分鐘,不過我們都會從早上一路錄到晚上。我最感動的是跟那些叔叔說話的時候,因為台灣的人情味如果沒走入鄉下,你是無法感受到的,雖然我不是什麼有名的主持人,不過他們仍然對我以誠相待。
和大家分享,其實每集的受訪者,我最後都會跟他們變成朋友。影片中的勇叔,他的鳳梨賣不好,就打電話問我說:「要怎麼用網路行銷?因為我不會。」所以我就用Instagram分享這件事,後來勇叔就跟我說:「他接電話接到手軟。」重點不是我幫他宣傳,是你遇到的人會讓人感覺很有人情味。
有些打電話給勇叔想買鳳梨的人,卻被勇叔拒絕,因為他說:「這個禮拜下雨,我怕品質不好,等下禮拜有好的我再寄過去!」而且勇叔還不收鳳梨的錢,因為他只想到要把最好的給別人,這是現在年輕人無法想像的事。
你們鏡頭中可能沒看到,我們最後有跟影片中的叔叔、奶奶在橋上聊天,聊到一半奶奶就說:「我要回去煮飯了。」隨後才一個接一個回家去,吃飽之後又會出來繼續。
影片中受訪者還有說他單親的故事,我也是。雖然沒剪出來,不過錄影時,聽了受訪者的故事後我哭個不停,因為那個故事和我完全一樣。對這些的感情全都是因為人,雖然這只是一個節目,不過我很想將我在鄉下碰到的好,全部說出來,如果他們有困難我也能夠幫他們,我想這是公視台語台重要的使命,就是讓大家感受台灣的真、善、美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我也想要問逸嘉曾經有搭巴士出去玩的經驗嗎?還是自助旅行時,有碰上什麼讓你感覺印象深刻的事呢?
《行仔內ê話》主持人—王逸嘉:
我高中就參加AKB48 Team TP,禮拜六、禮拜日都要去練舞,因為我在嘉義讀高中的關係,所以我每個禮拜五都會坐巴士去台北,然後禮拜日再坐巴士回嘉義。而且因為我會暈車的關係,所以我不會在車上滑手機,反而會看高中參考書,所以我升大學的考試考得還不錯,這就是我搭巴士的經驗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最後想要問台長《無事坐巴士》想要給觀眾什麼比較正面的影響呢?
台語台台長—呂東熹:
通常電視台跟旅行有關的節目,都是介紹一些有名的地方,但是我們《無事坐巴士》去的都是一些比較少人知道的地方,像剛才的龍目社區,你平常根本不可能會想要去那個地方,它的人情味如果沒被介紹,就不會有人知道了。像昨晚我們介紹的是我雲林的故鄉--元長、二崙,影片中一些餐廳我也沒去吃過。
元長最有名的就是黑金剛花生,一般人可能就不知道是在元長。所以我們就是希望能夠將台灣鮮為人知的地方介紹給大家認識。《無事坐巴士》也是我們自製節目中收視率最好的。
瑞夫我也是因為《無事坐巴士》才認識的,他們家是開洗衣店,跟爺爺、奶奶一起。我一開始其實不知道他變主持人,是看節目之後問了才知道。我們台語台其實也希望主持人能夠是素人,多培養一些對台語有興趣的年輕人,來主持我們的節目,開發不同的主持風格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雖然我們《無事坐巴士》收視率很好,不過最後還是要再宣傳一下。
《無事坐巴士》主持人—張瑞夫:
我們這個節目在第14台,每個禮拜五晚上10點播出,不過不一定是我主持。如果你感覺10點太晚了,隔天傍晚六點可以邊吃晚餐邊看;如果還是沒看到的話,禮拜一早上7點跟下午4點還會重播。如果家中沒電視,你也能夠打開公視台語台的YouTube頻道,上面會同步直播;或者在公視+上搜尋我們的節目,也全都是免費的。歡迎大家多多支持!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謝謝瑞夫!接下來第二個節目是台語台全新的節目--《行仔內ê話》,這個節目會走遍南部,帶大家認識傳統老行業。透過認識老行業,知道行業中專業的術語,也讓大家知道這個行業辛苦的地方。所以現在就一起來看主持人要帶我們去哪裡。
(影片放送)
《行仔內ê話》就是南部中心製作的新節目,這應該是逸嘉主持的第二個電視節目,之前是《收成ê彼一工》。你感覺這次的主持方式有沒有什麼改變?或是進步的地方?
《行仔內ê話》主持人—王逸嘉:
和小朋友說話跟和老闆說話是兩件不同的事,因為跟小朋友需要培養感情,譬如說要準備很多遊戲,沒在錄影時也要繼續跟他玩,否則他不會想理你。
《行仔內ê話》的導演會先去場勘,《收成ê彼一工》主持人也要一起去,因為錄影前要先跟小朋友認識才可以。《行仔內ê話》因為對象是業內的專家,所以只要問一句,他就能從過去一路講到未來,會不停地說下去。不過這種時候,對主持人來說最重要的是,要知道怎麼接話,因為我們節目只有五分鐘,如果老闆太熱情,可能會講太久,這時導演就會一直在旁提醒,希望老闆能講重點就好。
不過我感覺我在《行仔內ê話》的表現,其實比較放得開,因為導演有給我更多的表演機會,製作人也會在一旁提醒說:「你要再更『三八』一點!」所以之後大家就能會看到我更不同的一面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你感覺主持《行仔內ê話》學到最有價值的事是什麼?
《行仔內ê話》主持人—王逸嘉:
我感覺是能夠認識到許多的行業。我現在其實已經錄兩季了,一季有30集,大家想想看,有多少人能在21歲時體驗到60種不同的行業?這是一個很難得的經驗。而且有許多人都說:「你如果沒知識,你就要多看電視。」我不但能夠看電視,我還能夠直接體驗那個行業,這真的十分有趣!
而且我因為節目的關係有認識許多的民間朋友,像影片中做紅龜粿的老闆,他就是很有趣的人。大家看我影片中穿長袖,其實是因為這是去年錄的,我們最近還有去北港,老闆娘知道這件事之後,就說要請我吃晚餐。另外,錄紅龜粿那天其實也是北港的藝閣遊行,老闆知道我們要去藝閣後也決定一起去看。他就跟我們說:「在他小時候其實也有辦過藝閣遊行。」我們去找現場留下來的相簿,還真的找到小時候的老闆。紅龜粿的老闆跟藝閣的老闆原本不認識,結果因為那天的原因變成好朋友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你做紅龜粿前有沒有先做什麼功課呢?
《行仔內ê話》主持人—王逸嘉:
有先練習應該怎麼吃能吃得比較好看。因為我們導演十分貼心,會在LINE群組分享許多跟紅龜粿有關的影片、相片、新聞--所以我只需要將那些資料一一看完就好。
不過大家聽我的台語應該也知道,我最大的功課其實就是將台語練好,所以我錄影的前一個禮拜都會規定自己晚上要聽台語台的Podcast。聽台語台的Podcast節目之後,隔天感覺台語都會變好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因為妳之前是idol,有表演的經驗,現在還有主持的經驗,你感覺這兩個的差別是什麼?
《行仔內ê話》主持人—王逸嘉:
表演要用身體,主持要用腦袋。表演對我來說比較好掌握,因為事先會不斷地練習,音樂一下就只需要跳舞就好。雖然主持也能夠透過練習進步,不過對現在的我來說仍然有些吃力,因為你要馬上知道該接什麼話。我之前在AKB也有主持的經驗,不過因為採訪的人都是我的朋友,所以都會事先講好;《行仔內ê話》沒辦法事先對過談話內容,所以老闆說什麼,我們就得馬上反應才可以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我也想問瑞夫,因為你們家是開洗衣店,是不是也有一些行業內的行話呢?
《無事坐巴士》主持人—張瑞夫:
可能昨晚有一些朋友有聽過,我們行業的行話都是一些名詞類的,譬如說「襯衫」大家會說「siat-tsuh」,但我們家都說「tshùn-i」,可能就是「襯衣」的意思,我從小就都這麼說。昨天也有講到「iò-khì」,其實就是「蒸汽」的意思,我們昨晚討論後發現是日本音譯過來的。昨天比較多人不知道的的是,前一天的工作通常會說「tíng tsi̍t phue」,不過我們家都會說「tíng tsi̍t pang」。這邊講一個昨天沒說過的,有人聽過「tsóo-hō」嗎?「tsóo-hō」就是我們拿衣服去洗衣店給的號碼牌,我們家就會說那是「tsóo-hō」,這可能比較少聽到。
如果我這次沒參加這個活動,我可能不會覺得這很特別,因為我從小都這樣說,沒人跟我說的話,我也不知道原來跟別人不同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所以也是透過這個節目,讓大家認識各行各業內的行話。
最後想要問台長,當初為什麼會決定籌備《行仔內ê話》?
台語台台長—呂東熹:
我們南部中心去年開始籌備時,我就認為該做一些跟南部有關的主題,剛好也因為《逐工一句》結束的關係,就想說剛好能夠做《行仔內ê話》。最重要的是因為所有的電視台都在北部,你要上節目都要去台北,不過《行仔內ê話》則就近找中南部的人,希望能透過《行仔內ê話》介紹中南部給大家認識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好,最後讓逸嘉宣傳一下新的節目。
《行仔內ê話》主持人—王逸嘉:
《行仔內ê話》是我全新的節目,它只有五分鐘,11月時將在公視台語台開播。大家能夠在公視台語台準時收看,請一定要關注台語台的FB,因為我們會分享節目的最新消息!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接下來就是QA問答的時間。
民眾1:
我想要問逸嘉,偶像跟主持人最大的不同是什麼?分別有什麼困難的地方?
《行仔內ê話》主持人—王逸嘉:
不同的地方剛才有說過,就是表演用身體,主持用腦袋;另外一個不同的地方是,主持時通常沒冷氣吹,做偶像時不用煩惱這件事,反而會擔心自己跳舞跳不好或唱歌唱不好。
另外補充一件事,我還有去嘉義一間裁縫機店,結果發現那老闆是我媽十年前的朋友,大家真的都會認識彼此。
民眾2:
為什麼台語台的活動名稱會叫做「台語出來káng」,「káng」為什不用「講」這個字就好呢?
台語台行銷企劃部經理—劉桂蘭:
我來替台長回答這個問題,其實這個創意是我們內部人員想的,一開始也決定用「台語出來講」,但因為「出來講」還有另外一個負面意思,我們怕造成誤會,所以就改成「出來káng」,因為我們活動是想跟大家聊天,而不是跟大家吵架。
民眾3:
我想要請教兩位主持人,你們平常會用什麼方式讓台語進步?
《行仔內ê話》主持人—王逸嘉:
聽台語台的Podcast。因為我大學才學台語,以前在家都不講台語,我也是開始學之後才都在家中說台語。
《無事坐巴士》主持人—張瑞夫:
我跟她比較不同,我是幼稚園才開始說華語,因為我從小就是爺爺、奶奶帶大的。國小、國中也因為在鄉下唸書的關係,也是以台語為主,甚至高中去市區唸書時,說台語的比例還是比較高,因為很多同學也是從鄉下來的;不過大學以後也漸漸不常說台語了。
想要保持語感的方法就是要講,如果家人會說台語的話就盡量跟他們說,因為我發現許多長輩,孩子回家後反而會自動轉成華語,這很奇怪。所以我會盡量說台語給他們聽。如果工作時發現同事也會說台語,我也會跟他們說台語,因為我們太習慣以華語來溝通了。
還有一個辦法是聽Podcast,不然也可以看我們公視台語台的節目,我感覺新聞其實很不錯,因為新聞會有許多你想不到的字,卻都能用在生活之中。其實唱台語歌也可以,因為你唱台語歌時長輩也會聽,他們聽到後也會找你搭話。不知道你有沒有試過呢?
民眾3:
有!雖然我比較少唱台語歌,不過我如果回家都會跟父母講台語,身邊年齡相仿的人如果會說台語,我也會以台語和他們溝通。
《無事坐巴士》主持人—張瑞夫:
我感覺這十分重要,因為許多人是不知道對方會講台語的。
民眾4:
接續剛才的問題,如果是剛學台語的人,有什麼樣的資源能夠利用呢?
《行仔內ê話》主持人—王逸嘉:
其實去網路上找台語的教學應該都能找到很多,你如果真的想學台語,我覺得從台羅開始學比較好。對我來說,台羅的拼音就像注音符號一樣,我們學華語就是從注音符號開始學。
民眾5:
我自己有去社區大學學台語課,如果剛才那位朋友想要學,也許能來試試。
另外我想要問,台語台是如何知道說觀眾想要看什麼?或從節目得到什麼呢?以我本身為例,我想要台語歌唱得比較標準,所以對我來說就有了學習的動機,就會希望台語台能有以唱歌為主的節目。所以想要問台語台是否能有管道,好讓觀眾告訴你們需求呢?
台語台台長—呂東熹:
其實我們辦台語台時,我的觀念是,我們不是要來教台語,而是讓你習慣台語,我們電視台其實做的是文化工作,語言也是文化的一種,所以我們的節目其實就是希望將台灣的文化保存下來,例如:歌仔戲、布袋戲。
像歌仔戲就是最自然、最古典的台語。我們不希望我們的節目是在教台語,你看《行仔內ê話》時就已經在學台語了,行業內的黑話我們有時不知怎麼說比較好,但你常看節目後就會知道該怎麼講。雖然我們《全家有智慧》就有教學的內容,教學的比例比較高,不過它是以娛樂節目的模式製作的。
以前大家學台語是看歌仔戲、布袋戲,許多人會說台語也是因為看八點檔,所以我們台語台的目的是把節目做好,這樣大家自然就能學會許多的台語了。
我們網路有一個介紹新詞的節目,像剛才看的「tshiú-tshi̍k-tê」,語言是會隨時代進步的,因為以前禁說台語的原因,你如果很久不說台語,就會有許多不會說的詞出現。所以我們才會有新詞辭典,裡面都是一些科技、新事物、國際知識,我們還為此成立新詞委員會,跟專家請教一些新詞該如何說比較好。
我的台語其實也退步許多,小時候在鄉下也都說台語,去台北後就不怎麼講了。尤其一些諺語你如果不跟長輩聊天就不會知道,也就沒辦法知道這些話背後的智慧;我們公視《牛車來去》跟《苦力》的導演—李岳峰,台詞中的諺語都不在劇本內,而是在他腦中。為什麼?因為他常跟長輩們生活在一起,才會知道這些。我媽媽其實還不識字,不過她有時也會說一些很有智慧的話,那其實都是她的生活經驗。
我來台語台之前,如果要叫我全程說台語,有時就會無法順利切換,所以我們要常說才會習慣,找到機會就要說。
我舉一個例,《導覽先生》因為是招標案,製作公司本來提案的主持人是浩子跟阿爆,阿爆因為有在醫院當過四、五年的護理師,所以台語其實不錯。結果得標後製作公司卻說阿爆滿檔所以沒空,所以換成大霈,雖然一樣是名人沒錯,不過她根本就不會說台語。製作公司就跟我們一再的保證,會用三個月把她教到能主持的程度。後來主持時,大霈的臨場反應雖然不太行,但做了一季之後她已經能完全用台語交流了,因為她敢講所以自然就會了。雖然常常會說錯,但是這也變一種效果。所以我不希望學語言就跟在學校上課一樣,你應該自然而然地學會。
民眾6:
我剛才其實想問《行仔內ê話》是如何決定要找哪個行業?又是如何決定要去什麼地方呢?
台語台台長—呂東熹:
我們有一個企劃團隊會先做功課,然後再打電話給那些店,看他們有沒有受訪意願,有些人可能怕鏡頭所以會拒絕。所有的電視節目都會先做這些前置作業,《無事坐巴士》也會經過這些流程,會先調查怎麼從這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點。看起來只有幾分鐘的影片,其實是費力又花錢的。一個節目雖然只有幾分鐘,但其實都要拍好幾天,要事先企劃許久,還要事先勘查。所以其實是很花時間又很花錢的一件事。
民眾7:
之前有看《櫻桃小丸子》,想要問裡面的台語是怎麼改編的?
台語台行銷企劃部經理—劉桂蘭:
我們台語台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想將有名的、兒童看的卡通配成台語,如果它原本就已經有華語翻譯,我就會請我們的台語顧問將它翻成台語文法,翻譯後會送給配音員錄音,錄完之後還會請我們的台語顧問,確定配音員的台語有沒有說錯的地方。我們都是這樣一步一步調整的。
台語台台長—呂東熹:
《櫻桃小丸子》跟其他的節目比較不同,因為這是日本的節目,所以台語配音要日本同意後才能播出。這原本是教育部跟文化部出錢,然後由台中教育大學程俊源教授的團隊將劇本翻成台語,最後才請人來配音。雖然這部是香港代理,不過聲音的部份要日本同意,所以其實我們聲音配好之後,會再送去日本製作公司,他們同意以後才會確定每一個角色是由誰配音。
我們因為節目比較多,所以有時會委託外面的配音公司。配音公司為了賺錢,所以一個人會配2-3個角色,像《月薪嬌妻》就是這樣。我們希望能夠盡量避免這種狀況,因為華語的配音其實跟台語十分不同,華語的配音環境已有固定的模式,我們希望台語的配音環境能夠跟華語不一樣,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跟傳統。
民眾8:
我想要問台長,因為我們每個地方的口音都不同,台語台也會有其他地方來的人,請問你們如何面對不同口音這件事?
台語台台長—呂東熹:
我們內部的同仁如果有口音就用你的口音,我們原來《台灣記事簿》的記者,他是淡水人,說的就是泉州同安腔,所以他配音都用泉州腔。另外,《上媠ê花蕊》中的歌星—陳隨意,他是鹿港人,開記者會時我也跟他說:「你莫說甲傷標準,這樣就無特色了。」他們的第一集就是在教如何說鹿港腔。
我們的主播年輕人居多,年輕人的台語多是後天學習,所以不會有口音。我會希望我們的同仁就用自己的口音報導、主持就好,因為口音從來不是問題,尤其我們現在漳泉已經混一起了,我原來也是海口腔,現在已經不怎麼有口音了。
我們其實希望口音能更多元化,問題是來我們台語台上班的年輕人已經不怎麼有口音了。不過客家台不會這樣,因為客家人都住在一個村落內,所以保留得比較完整,播出時也都會有四種口音。
有時觀眾也會寫信來糾正一些發音,我們都會跟他們解釋說那是在地人的講法。就像羅東跟台東,一樣都有「東」,不過音就是不同,因為這是在地名所以就得尊重。
民眾9:
我想要先感謝台語台舉辦這次的活動,我住在台東三十年了,第一次有機會參加這個活動。我私心希望能夠每年,或每幾個月就來東部舉辦活動,讓我們台東能夠有機會更認識台語台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部經理—劉桂蘭:
好,我答應你最少一年來一遍。
台語台台長—呂東熹:
我們晚上九點的《台灣新眼界》,目前一年能夠辦兩次外場,我們也希望以後能夠有機會來東部辦外場,來這裡錄節目。
民眾10:
因為現在教育部一直在推廣台語,你們是不是也能跟教育部申請經費,直接去學校推廣呢?因為這樣比較快,而且兩個主持人一個帥、一個可愛,學生看到一定馬上就會去學台語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部經理—劉桂蘭:
我補充一件事,我們今年有辦一個「2023咱的歌:台語囡仔歌創作徵選」活動,這個徵選活動希望大家都來寫兒歌,寫出讓現在兒童唱的歌,因為兒歌都有些年代了。所以我們今年會選9首新歌出來,選出來之後,明年就會去學校宣傳,希望讓我們幼稚園、國小的孩童們傳唱新寫的歌。我們九月會去幼稚園宣傳《穎仔穎仔育》裡的歌,未來也可能找瑞夫跟逸嘉一起去學校宣傳。
台語台台長—呂東熹:
台語台第二年其實就試辦過兒歌的徵選,我們找做好的歌來改編、錄音,編出十幾首歌,最後變成MV在電視上播出;不過因為版權的問題,不能放在網路上。所以我們這次辦「2023咱的歌:台語囡仔歌創作徵選」就是要讓全國對寫歌、作曲有興趣的人投稿,入選一首歌是10萬塊獎金,我們還會請金曲獎的製作人編曲、錄音,明年做成MV出版,最重要的會成為歌曲版權的共同持有人。
因為我們在學校教的兒歌已有年代,一直都沒有新歌。其實很多人做了不少的歌,但因為以前的電視台不能播台語的關係,再怎麼教都是那幾首,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有新的兒歌讓他們學習。
為什麼以前沒電視、新聞,聽廣播電台卻聽得懂?因為你只要聽他的聲音就能懂了,國外的電視也都沒人在看字幕,是台灣比較特殊。常聽父母說台語,小朋友聽了之後自然也就會說。所以兒歌出來以後,如果電視沒看到也沒關係,因為還能用網路播給小朋友聽。
其實我們台語台有許多的節目都會被老師當成教材,像《這是台灣款》中所介紹的一些台灣文化、語言、特殊的物件……那些事在以前都十分自然。就像台東的炸寒單是怎麼來的?我們就希望將這些台灣民俗、文化介紹給大家認識。
《行仔內ê話》主持人—王逸嘉:
我要補充,我有演《穎仔穎仔育》<兩隻海豹>的MV,大家記得去看。
《無事坐巴士》主持人—張瑞夫:
我們兩個已經決定要合作了,為了10萬塊。
台語台台長—呂東熹:
你們如果會寫歌也能找會作曲的人一起,雖然說才九首而已。我也希望每年都能夠辦這個活動,這其實是參考日本NHK的活動,他們每年都會徵選新歌,還會得到世界各國的獎項,而且已經辦四、五十年了。另外,他們每一首歌都有做動畫,那個非常貴,我們台灣的動畫可能還沒辦法做到那樣的程度,不過我們也會持續邁進。
台語台行銷企劃—莊靜茹:
最後想請你們花些時間幫忙寫問卷,有需要紙本的也請舉手。
最後拍照前,也請盧董事跟大家說一些話。
公視基金會董事—盧彥芬:
今天很高興大家能夠來參加這次活動,剛才的問題有兩個部份我想要補充說明一下。第一個是繼續來東部的問題,我回去後會幫忙爭取這件事,因為有許多的節目,我也都希望能夠來台東。像之前的《水果奶奶》就有來台東播電影。
第二個是因為現在比較少人在看兒少節目,所以我們有推出一個兒少資源的網站,我們將所有年齡層的節目都放在裡面;裡面還有寫許多的教案,讓學校的老師能夠不受版權限制直接下載。如果有老師用我們的節目做教學,他還能以此去徵選教案。所以這邊想請大家多多宣傳,讓更多人能夠運用。
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我們,謝謝大家!